智农网

如何让农民有尊严的赚钱?
如何让农民有尊严的赚钱?

 

导读

台湾与大陆,血浓于水的存在,有相同的文化和传统。但是作为世界上最为先进的农业地区之一,台湾农民与中国传统农民已经有了明显的差别。有报道称,台湾农民平均收入是大陆的25倍,即使抛开收入不谈,更让人羡慕的是,台湾农民多了一份自我认同,少了一份戾气,在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之间应对自如。如今,台湾的精致农业、文创农业等已经变成我们耳熟能详的词语,专家们都在谈怎么学习台湾农业的创意和模式,但我认为,我们更要学习台湾农业对待农民的态度,学习如何让农民有尊严地赚钱,有理想地留在土地上或者进城。

 

所以,让我们从对农民的认同和培养的角度,来看看台湾农业的做法。

 

尊重农场最大的产值是农民的水平

家庭农场、有机农场热早已火遍中华大地,甚至新农人不开个农场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了。但是与此同时,农场好山好水好无聊的通病也开始深入人心,变成了一个来了就不想再来的所在。台湾有很多很有意思的农场,从来不愁客源。他们认为,农民是摆脱农场同质化竞争的关键,一个农场和一个农场最大的不同是农民的不同,农民的水平是农场最大的产值。

 

以年收入可达到1000万新台币的台湾东风有机农场的主人林文龙为例,他倡导农业6级化,即生产、加工、行销应该是1*2*3的关系,产业链尽量向后延伸,也奉行农场最大的产值是农民的水平。这里,每个农场都由农民亲自做导游,他们的工作就是向城市游客讲农村的事,一棵树、一株草、一片叶子、一只飞虫都有故事可讲。从生产到加工,在农民的带领下,游客都深度参与进来,这让农场变得有意思,也成为农民增收的法宝。

 

林文龙认为,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的本质不同在于,乡村旅游主要靠景点设计,只提供景观,在此过程中农民只是配角。而休闲农业,农民直接与游客互动,导览、解说也由农民完成,因为农业文化、农业生产只有农民最了解,所以农民才是主体。

 

林文龙说:城乡之间的差距和割裂在这个互动的过程中被弥合,农民的自尊心得以重建。农民不再是社会中弱势群体,而成为高收入的服务业者,他们是农业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只要把我们的农业文化融入农场经营,就不怕竞争,也不怕被模仿。

 

民心唤醒村民的家园意识


我们再来看一则台湾农村改造的例子,和所有农村改造相同,最后都是投入资金,做基础建设,同时根据乡村的特点挖掘价值;和很多农村改造不同,最初这里的乡村改造从造人开始。

 

桃米里,1999年前跟现在国内许多农村一样,青壮年外出务工、农业衰退、经济落后、人口结构老化,加上镇垃圾掩埋场就在村旁,居民自嘲为垃圾里1999“9·21”大地震后,桃米里受灾严重。台湾新故乡文教基金会的创始人廖嘉展帮助村民开始了乡村再建运动。

 

廖嘉展认为,解决的问题是一切重建工作的起点。桃米溪是桃米村的母亲河,污染严重。为了挑战既有观念,唤醒村民的家园意识,新故乡文教基金会的第一个公共行动就是大家一起来清溪,以清理坑溪作为重建行动的起跑点。

 

起先村民们对此嗤之以鼻,都在质疑、观望。但这项活动被坚持了下来。为了体现决心,村里还树立了清溪告示牌。这意味着生态保护行动要成为全村的公约,资源永续的责任也将由全村共同承担。护溪运动将曾经疏远、又受过各类不同价值观冲击的人团结在一起。此外,重建开始后,村民们每天都要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课,一开始大家不理解、抱怨。但正是通过各种培训课、培训班,村民们慢慢转变观念、接受新思想。

 

经过社区文化再造、生态资源挖掘等一系列努力,桃米里这个要人文没人文、要历史没历史、要风景没风景的地方,最终变成了一个生态村:3月可以看青蛙,4月看萤火虫,5月看油桐花,6月欣赏独角仙,89月暑假期间,桃米就是小朋友们的生态课堂。

 

桃米里的生态再造成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村民和关注和培养,否则后面做的一切工作都不具备可持续性,一个没有唤起村民的自豪感和主人翁意识的乡村建设,一定不是成功的。

 

身份农民只是一份兼职职业

 

《如果可以这样做农民》的作家绿妖认为,台湾农民有着一种游走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大气与从容。她走访了台湾政府、10余个社会团体、60余位农民,记录了台湾农业发展的过去和现在进行时。

 

自傲,是台湾农人给绿妖的深刻印象,不管贫穷富裕,他们都有一种怡然自傲之色。其次是平和,台湾农民没有那么大的悲怆,没有呼天抢地的感觉。总之,台湾农民不一定比大陆农民生活富有,可是他们有很高的自我认同感。这份自我认同感主要源于,农民仅仅是一份职业,而且是一份光鲜的兼职职业。

 

在农业生产方面,台湾农民虽然依然会下地耕种,依然保留着农民发现品种,留下种子,种下去,等它开花,等它结果的本能,但他们的工作已经不再局限于土地的耕作,而是延伸到了各个相关的职业领域,农活之于他们,已然转变为一项内涵丰富的产业;而他们的身份也不再是单一的农民身份,转而成为融体力劳动者与创业者,以及农民与雇主为一体的、具有多重身份的兼职农民

 

在农业销售方面,台湾农民摆脱了那种一家一户、自产自销式的狭隘模式,转而有了多条渠道、多种选择,一个农民很容易以团体的身份出现,他可以做公司,也可以加入协会,甚至还可以自己成立一个产销班……他在各种社团里都有发言权,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协商解决,所有的社团都可以相互制衡。

 

台湾的农业已经转化为包括生态耕种、有机食物、预约观光、法式程序原住民料理在内的、富有都市营销概念的多元化农业,而在台湾农民貌似普通的平静生活之下,是不普通的现代政治结构、朴素有力的乡村建设理念

 

话语权台湾农民很多年没上街游行了

 

在台湾的农村,99%的农户加入了农会组织。农会机构完善,自治性很强,不受政府限制,是完全独立的农民合作组织,有完善的民主体制运行,主要任务是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技能的增强,保护农民的权益和提高农民的政治地位。同时农会还帮助农民解决资金问题,因此而兼有金融机构的性质。在台湾,农会就是农民最可靠的组织,也是政府与农民之间沟通的桥梁。

 

此外,台湾有很多农民社团,有的以老年人为主,有的以中年人为主,还有的是以青年人为主,这些社团都有着浓浓的人情味。让人有话可说,有根可落,这种归属感可能是大陆农民最欠缺的,不过是留在农村还是进入城市,都像孤岛一样被孤立起来了,没有人聊天。

 

当然,全球农业进入现代化,小农经济的台湾也一定会有自己的挣扎和失落。我们并不是说台湾农业比大陆农业哪里好,也并不是要鼓吹大家一股脑学习台湾农业,而是希望在大陆如火如荼的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不要一味地关心现代技术、互联网+、农业金融等等这些高大上层面的东西。三农问题的核心一定是农民,如何让农民有尊严地赚钱,有理想地留在土地上,或许应该是我们探寻一切模式的重点。

本文已被阅读 139 次

附件列表

您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