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农网

第一届幼龄反刍动物生理与培育技术国际研讨会报告概要(一)
第一届幼龄反刍动物生理与培育技术国际研讨会报告概要(一)

我国是家畜养殖大国,牛羊饲养量均稳居世界前列。然而,我国并不是养殖强国,如奶牛平均单产约6吨,远低于养殖发达国家,肉牛、羊的生产技术也相对落后,难以到达现代化饲养管理及畜产品生产的要求。幼龄反刍动物是成年畜的后备力量,其定向培育决定了成年畜的生长性能。目前,我国养殖业对于幼龄反刍动物培育主要沿用传统养殖模式,幼畜死淘率高,主要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缺乏对幼龄反刍动物基础理论的研究;培育方式落后;饲喂技术相对滞后;饲喂设施不配套。

幼畜培育的技术路线可以归纳如下:1、研究幼畜消化系统发育规律、生理参数;幼畜免疫系统发育特点及相关参数;2、研究幼畜的营养需求,包括蛋白、能量、氨基酸模型以及营养调控剂;3、幼畜饲料调制技术,包括红外熟化技术、微波灭菌技术以及瞬间灭酶技术等;4、幼畜培育技术的集成应用及相关配套技术应用。

早期断奶技术应用于荷斯坦犊牛、肉牛、牦牛、水牛、羔羊均可以促进幼畜的瘤胃发育,改善母畜的繁殖性能。

随着营养学与遗传学的深入发展,出现一些交叉学科,从营养及遗传两方面综合考虑,研究其对动物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表观遗传学就是其中一门应运而生的交叉学科。表观遗传学指在基因组序列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基因的表达发生可遗传的变异,是环境因素和细胞内的遗传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

营养素作为一种关键的环境因素,可通过对部分基因位点的修饰等形式,调节基因的表达,进而对后期的生长发育产生印迹效应。这种调控作用主要发生在生命早期,即胚胎发育时期和出生后的幼龄时期。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日粮的营养素与表观遗传学有着紧密的联系,从不同的基因调控机制出发,可以将日粮营养素归纳为两大类,一类是以蛋白、脂肪、碳水化合物为主的常规营养素,另外一类是以植物提取物、微生态制剂为主的营养调控剂,它们分别通过不同的生化代谢途径产生特有的体内信号分子,参与不同表观遗传调控方式,例如,DNA甲基化修饰、组蛋白修饰以及非编码RNA等,调控着基因的表达,从而对动物体的生产发育产生深远的影响。目前国内有关幼龄反刍动物营养与表观遗传学的研究还较少。

生产过程中,因为日粮营养素(蛋氨酸)、营养水平(蛋白水平、妊娠后期母羊能量水平)、管理措施(断奶方式、培育方式)的差异,引起机体在生长性能、消化代谢、血清指标等方面的变化。营养素摄入机体之后经过一系列的代谢过程,以代谢物的形式参与调控基因的表达过程,最终改变基因表达模式,引起机体表型变化。日粮营养如何调控幼畜健康与生长发育过程中表观遗传性状及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有待深入研究,从而进一步阐明营养素调控机体代谢的机制,为营养表观遗传学提供理论基础。

本文已被阅读 128 次

附件列表

您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