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农网

秦巴文创农业闪耀,让人不由自主掏钱
秦巴文创农业闪耀,让人不由自主掏钱

         七夕,流传千百年来的浪漫爱情节日,在十堰成为一个走向世界的文化品牌,带动成千上万农民脱贫奔小康。

        近年来,十堰市充分挖掘地域特色文化内涵,探索文化创意产业与农业结合之路,一批崭新的农业项目在秦巴大山间陆续崛起,成为助推扶贫攻坚的重要新兴力量。

        一个传说,改变一个贫困县

        “砰!”浑厚的撞击声在秦巴山深处回荡,诱人的芝麻油香弥漫在天河两岸……

        申定宇的榨油作坊坐落在郧西县安家河村,已历150多年。13日一早,45岁的申定宇开始在作坊里忙活。“芝麻打油姐抹头,神仙没有姐风流……”油坊里,师傅们和着歌谣铆足了劲,黝黑的撞杆一遍又一遍地撞向楔子,金黄的油脂顺着木榨缓缓流淌。

        申定宇说,榨油有十道工序:炒籽、踩饼、插楔、撞榨等,其工艺有千年历史,每个环节都是手工完成。

        除了芝麻,作坊里还加工核桃、花生、油菜。86岁的钟其琼负责炒籽、撞榨,是申定宇的扶贫对象。老大爷很满意这份工作:“每月赚3000元,手艺还不会失传!”

        作坊院子里摆放着纺车、碾盘、犁耙,不时有观光游客来,痴迷作坊里的古朴情调,顺便购些农产品。“申定宇的产业,得益于七夕文化的开发。”县委宣传部部长王猛介绍,申定宇榨油产业年收益500万元,帮扶了90个贫困对象。

        郧西开发七夕文化,让一大批农民有了稳定收入,也让县城面貌颠覆性改观。 

        县里投资近60亿元建设15个项目,把县城变成富含七夕元素的“艺术品”。昔日灰头土脸的老城,变成鹊桥勾连、碧水明月的旅游城、约会城、婚旅城。去年接待游客53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0亿元,3万贫困村民为之增收。

        文创农业,是继观光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后,新兴起的一种农业产业模式;是将传统农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提升传统农业价值的一种新兴业态。作为农业大市,十堰积极谋划推进文创农业,促进农业的转型升级。“找准一个支点,就可撬动千山万水!”十堰市委书记张维国说,“武当山、汉江水、汽车城”文化厚重,文创农业扶贫前途广阔! 

        一段历史,酿制成大产业 

        “徐成志,4800元;罗庚科,2400元;陈世珍,3600元……”春节前,房县土城村71户村民分红,千余人现场围观。 

        哗哗地数着钞票,陈世珍却一脸悔意:“当时脑袋进水,退了5股!” 

        2014年,土城村成立黄酒专业合作社,陈世珍1万元入了20股,后因担心风险退了5股。第一次分红,他分得1800元,去年红利又翻了一番。 

        大山深处的土城村,酒庄比肩,楹联斗巧。一面面红底白字的酒幌煞是醒目,农家小院是清一色的土墙黛瓦,画梁雕栋。庭院前、房檐下,满是瓮坛盛装的黄酒。 

        走进慧泉酒庄,中堂上的书法作品映入眼帘:醉后方知乐,全胜未醉时;动容皆是舞,出语总成诗。59岁的主人任泽慧,正与两姐妹蒸米、拌曲。她说,去年酿酒2万多斤,收入近20万元。 

        村党支部书记耿吉奎说,唐朝李显贬房县为庐陵王,留下一段酿酒历史,房县黄酒自此流传。前不久,房县黄酒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酿造工艺是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 

        土城村512家农户中,102家酿酒,年产酒近600万斤,人均产值3万元。 

        一段庐陵王的流放史,成就真金白银的脱贫产业。目前,全县有9个乡镇规模生产黄酒,年产1万多吨。 

        “太极+”,孵化文化名茶 

        解恒标有一个“两圈论”:社会有“琴棋书画诗酒茶”的精英圈,也有“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世俗圈,两圈最终交集于茶。 

        解恒标,武当道茶集团董事长。2014年,他融资2亿元,进军武当道茶,演绎他的茶道人生。“武当道茶,自明朝永乐年间开始朝贡,200余年不辍。”解恒标说,选中武当道茶,是因为这里的茶叶种植、加工、品尝都融合着太极精髓。顺应气候,不施化肥农药,茶叶自然吸纳天地精华;顺应地势,长在高切割、高海拔、高温差的地方,有用成分积累多。 

        顺其自然,形成茶叶的武当特性。解恒标拿出一份由华中农业大学茶专家陈玉琼做的茶叶品质分析报告:茶多酚34.22%,氨基酸3.92%,咖啡碱4.622%。武当道茶中抗衰老、活血管的茶多酚,在中国绿茶中含量最高。香气物质多达54种,属于高香茶叶。 

        十堰市农业局党委书记李桂林介绍,2009年以前,全市21万亩茶叶,经营主体多达300多家,100多个茶叶品牌各自为政。 

        悟出“两圈论”的解恒标决定:将道教文化与茶产业融合,做一件长久的事业。 

        注册武当道茶集团公司,开发绿茶、黑茶、乌龙茶、红茶、茶食品、茶工艺品、茶叶提取物等七大系列100多个产品。经过整合,武当道茶品牌得到提升,被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授予“中国第一文化名茶”。中央电视台权威发布,武当道茶以40.65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居全国农产品第三位。 

        太极+茶叶,一个富民产业形成。去年十堰茶叶综合产值71亿元,茶产业对农民收入贡献率达到10.5%。十堰计划,用5年时间,将茶产业培育成100万亩基地、100万从业人员、100亿元产值的支柱产业。

        留住乡愁,拉动城市消费

        元宵节这天,郧阳区樱桃沟村村民朱德有诉“苦”:从春节到现在,忙得脚没空沾地

        朱德有烧得一手好菜,过去在镇上开小吃店。村里发展“樱桃小镇”乡村旅游后,他花了60万元整修自家房屋,开起了农家乐。 

        朱德有去年收入超过20万元,财源主要靠两“土”:黄泥糊的老屋内,山木房梁、老式缝纫机、煤油马灯、棕毛蓑衣等“土得掉渣”的物件,为游客找回乡愁记忆;房前屋后自种的青菜、樱桃、草莓,还有土鸡蛋、土猪肉、柴火豆腐、木榨香油、自酿黄酒,客人们吃好了还可带走。 

        该村像朱德有这样的农家乐还有120户。村里按照“摈弃大拆大建,适度装修,最大限度地保留乡村原有肌理”原则,先后改造民居120户、庭院200余户,形成远近闻名的“樱桃小镇”,去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农副产品销售800万元。

        深挖秦巴文化,发展文化旅游

        城郊生态游憩带。在城区周围12个乡镇,建设长约100公里的游憩带。现已建成游憩点8个、特色村20个、农家乐200余家。 

        竹房生态旅游带。在汉江以南,建设房陵诗经文化、桃花源生态休闲、朝秦暮楚养心文化等三大度假核心区。 

        汉江生态经济旅游带。以百公里汉江干流为主题,打造南水北调水源区生态文化旅游、湖泊度假、七夕文化园等旅游品牌。 

        “三带”集全市80%以上人口和95%经济体量,由城到村、由点到线、以线带面,实现城乡统筹,形成全域旅游态势。 

        去年,全市乡村游接待游客1500万人次,收入突破70亿元,同比增幅超过30%。

 

本文已被阅读 232 次

附件列表

您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