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农网

说人话的一号文件解读,保证人人能懂
说人话的一号文件解读,保证人人能懂

   2017中央一号文件25日由新华社受权发布。全文约13000字,分两大块6部分33条,文件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

   俗话说名不正则言不顺,我们先来解读一下题目:何为一号文件,何为中共中央,何为国务院?

   中央一号文件原指中共中央每年发的第一份文件。194910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开始发布《第一号文件》。中国中央一般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是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产生的中共核心权力机构。该机构自1927年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起设置,取代了此前的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共中央的领导人称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简称中共中央总书记。201211月习近平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人民政府一般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194910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19549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的最高国家政权机关。1954年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20133月李克强就任国务院总理。

   由上可知,一号文件的中央二字代表的是中央党委和中央政府,一号文件是两个中央联合发布,对各级政府和各级党委有同等的指导意义。我们都知道三农是指农业农村农民,文件题目中农业和农村都出现了,唯独农民没有出现,其中大有深意。根据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农民正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农民问题解决了,三农问题就不复存在。新的一年什么是农民?需要重新定义。

   一号文件第一大块共四个段落,起承转合,阐明文件背景、精神、主旨,下面我们逐段进行解读。

   第一段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为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

   开篇名义先给当前农业定性,阐明主要矛盾,后面的内容都是围绕这一定性而来。这种阐述形式在我国有多年传统,伴随着新中国发展建设的每一步,从五四运动开始,就不断的明晰、解决主要矛盾,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里的矛盾论。“供过于求”就是俗话说的谷贱伤农、丰收成灾,叶圣陶在1933年出版的《多收了三五斗》中有相关描写。这几年类似事情在各地频繁发生,橘子、西瓜、苹果、白菜等等,由于当季产量太高,以至于无人收购,干脆烂到地里了事,甚至有些地方牛奶都浇到田里去了。知道了这个,阶段性就好理解了,就是大小年呗。去年你种苹果赚了大钱,今年你还种苹果可能亏大钱。这种不同时间段内价格大幅度变化就是“阶段性”。供给不足比供过于求更好理解,就是这几年反复发生的蒜你狠,豆你玩,糖太宗呗。为什么这些玩意儿价格能暴涨几倍十几倍?无非就是卖的没有买的多。切换到楼市就更鲜明了,房子价格为什么这么贵,房源供给不足呗。

   供给是经济学最基本的一个术语,和他对应的词汇是需求,供给侧说白了就是卖方,需求侧就是买方。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有个自嘲的段子:“如果能教会鹦鹉说‘需求’和‘供给’这两个词,这只鹦鹉就可以成为一个经济学家”。那么什么是改革呢?改革不是修修补补敲敲打打,而是必须有一定的颠覆性,要触及灵魂。比如扒掉自家的老平房,改成三层小楼房,看着很简单,可是这是从平面发展变成立体发展,是一种很深刻的认知改革。改革也不能平地抠饼,也得撂个底儿,也得打个夯,三层小楼你把每一层单独拿出来看,不还是平房吗?供给侧改革的核心要义是用创新制造新需求,而不仅是满足现有需求“饿了吃饭冷了穿衣”这么简单。福特汽车公司的创建者、世界上第一位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的人、使汽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福特曾说:“如果我最初问消费者他们想要什么,他们会告诉我‘要一匹更快的马!’”在装有线电话还要排队的时候,谁能想到有一天会人手一部手机呢?手机的出现就是创造了需求。有些行业不是本身不优秀,不是自家不努力,只是风云变换,新出现的东西颠覆了市场。比如彩色胶卷,技术号称堪比火箭上天,乐凯胶卷号称中国胶卷之王,牛B不牛B,霸气不霸气?可在人手一部手机,吃饭睡觉都要自拍的现在,乐凯在哪呢?供给侧改革就是这样的犀利和残酷。

   “近几年,我国在农业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为进一步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打下一定基础,但农产品供求结构失衡、要素配置不合理、资源环境压力大、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乏力等问题仍很突出,增加产量与提升品质、成本攀升与价格低迷、库存高企与销售不畅、小生产与大市场、国内外价格倒挂等矛盾亟待破解。”

   市场经济就是用来调配各种资源、各类要素的,有一类观点认为,只要没有外来干预,在市场经济无形之手的指挥下,各类资源会自发达到最佳平衡状态。什么是市场经济看不见的手,就是人们的求利之心。俗话说,杀头的买卖有人做,赔钱的买卖没人干。在赚钱欲望的推动下,人们主动的不断的做着各种改变、预测:今年种白菜,明年种萝卜好不好?今年种300亩,明年种500亩行不行?但是限于规模大小,消息灵通,眼光判断等,这些预测总免不了测不准。而这种测不准在规模化、信息化的基础上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规模化也会增强对测不准后果的抵抗力。所以呢,农业规模化和信息化一定是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从社会主义角度来看,测不准是市场经济胎里带的毛病,没办法完全根治,最起码当前还没办法,否则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就不会周期性的发生。这也可以看作市场经济的必然对价,因为太阳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必须顺应新形势新要求,坚持问题导向,调整工作重心,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问题就是前面提到的几个问题“但农产品供求结构失衡、要素配置不合理、资源环境压力大、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乏力等问题仍很突出,增加产量与提升品质、成本攀升与价格低迷、库存高企与销售不畅、小生产与大市场、国内外价格倒挂等。”

   这也是农业面临的老问题和长期问题,不可能短时间内解决掉,甚至就不可能解决掉,他们会随着时间发展而不断变化,或许内容发生了变化,但问题还是原来的问题,比如今年玉米价格低迷,而来年变成了小麦价格低迷,后年变成了大米价格低迷。正因为这类问题像吃了唐僧肉的老妖精一般长生不老,又像孙猴子一般七十二变,也就有了我们农户、企业的用武之地,如果能干掉一个你就牛B了!

 

   第二段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

 

   这一段承上启下,是对第一段定性后的解释。粮食安全是一个根本方向,必须首先保障。这通常是国有大型农场的饭碗,轮不到别人端。顺应市场,增加农民收入更是应有之意,无需多说。关键词是“农民”二字。截至去年全国基本取消了农业户籍,紧随而至的将是户改居大潮。那么当制度上的身份上的农民没有了,要增加收入的是谁?答案很明显:职业农民。职业农民从何而来?就诞生在接下来的三个体系之中: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这三种体系结构健全完善之后,农业也就彻底完成了三产融合,也就和工业服务业没啥区分了,农民也就和工人白领没啥区分了。过去三十年我国基本上实现了小康,也就是解决了吃饱的问题,这就是满足了量的需求,现在要在吃好上下功夫了,也就是质的需求和转变。农业产品不但是食物来源,更是工业材料,满足更高标准的工业生产需求也是质量提升的一个方面。同时也是绿色的一重含义,既要可持续发展,环境友好,更要食品安全,吃的健康放心。今年的食品安全上可能会有大的发展,溯源等行业将会有风来。

 

   第三段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长期过程,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协调好各方面利益,面临许多重大考验。必须直面困难和挑战,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勇于承受改革阵痛,尽力降低改革成本,积极防范改革风险,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农村稳定不出问题。”

 

   我们前面就提过,结构性改革必然是一个长期过程,并不会只存在一段固定的时间内,比如2017年有,2018年就没有了,不可能这样。它会随着形式的变化不断发展,行业不死,供给侧改革就不会停。总之这一段内容即是对参与方的鼓励,大胆去干,别怕捅娄子,所谓的篓子不过是阵痛,谁家生孩子还有不疼的?但更主要强调的还是保持稳定,稳重前进,稳定才是大局,不能因为吃饭就把锅了,下顿还吃不吃了?

 

   第四段

 

   2017年农业农村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持新发展理念,协调推进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加强科技创新引领,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力争农村全面小康建设迈出更大步伐。”

 

   这最后一段是标准的总结式结尾,就像每次公司领导讲完话,主持人出来做的总结:总结要点,弘扬精神,提出口号,表达决心。所有的词汇都很熟悉,但是具体怎么做还要看后面各地制定的执行细则。

 

   第二大块6部分33条,细数农业种种细节,几乎每一个农人关心的问题都有涉及,就不逐一解读了。政策如何执行,目前仍是未知数,必须要等各省市县区,根据各自情况、各种经济形势制定下来具体细则才能知道,在此之前是一段重要的真空酝酿期。不过有一点是明确的,肯定是有什么变化要发生了,何时何地,如何发生,且翘首以待。

 

   一号文件也是各花入各眼,随着你在农业上所处位置的不同,呈现出不同意义。就像看电视,只有你的接收频率和电视台的发射频率同步共振,才能收看到清晰的电视节目,如果不在一个频道上,节目再精彩你也看不到。在产业高层眼中,一号文件那一行行文字就是一道道现金,那一段段词汇就是一堆堆资源,他们会很快从中找到共识共振。在赵本山1998年春晚小品《拜年》中扮演的老姑父眼里,一号文件还不跟天书一样,神圣是神圣,可是看不懂。他只能等着精神落实到乡村一层,等着乡长一发精神,然后干疯了。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都是各行各业的社会精英,相信在他们的努力下,从中央到省市到乡县,一号文件精神很快就会一层层变成现实。

 

   一号文件更重导向而非操作,所以我们才会说学习弘扬一号文件精神,而不是学习一号文件办法。对于农业中不同行业从业者来说,他们关注的都是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中央文件关注的则是农业整体,是整个产业在经济结构中的地位、变化以及相互关系。这是格局上的不同。正因为格局太大,影响也就更远,很多后续成果也就要更长时间才能看到。今年是十年一次农业大普查的一年,是农村集体财产集体改革的一年,是取消农业户口户改居的一年,涉及到土地所有制、户籍制、各种税收和社会保障,甚至宪法。总之2017年是百花齐放多头并举的一年,但是花落果熟还不知道要多久,也许要等普查结果出来后,今年两会后,甚或明年两会后才有些眉目。

 

   对于一号文件,行业大佬看的是“应该干啥,趋势在哪”;创业者看的是“不让干啥,哪里能飞”。至于普通农户,你还是该干啥干啥吧。一号文件我们既要用心学习,又不能过度依赖,难道中央不发文我们从业者就不改革不调整吗? 我们不但要改革要调整,而且还要比文件走的更快更远才对。因为我们是农业战场上亲临一线的战士,我们是农业市场上波澜起伏的亲历者,每一点改变关系都是我们自己的切身利益。创新才是硬道理,创新才是一号文件精神,广阔天地,只管放胆前行。

本文已被阅读 213 次

附件列表

您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