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农网

基于网站群技术的农业网站群构建

一、网站群的概念

网站群也称为网站集群,是指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建立在统一技术构架基础之上,实行分级管理与维护,整合程度高,可以实现基于特定权限共享的网站集合。网站群系统实现了技术标准统一,能够互联互通,以集群化的管理模式为支撑,实现了相对统一的网站运行和服务规范。

二、农业网站群建设方式

(1)采集模式

采集模式是指农业网站的信息和服务主要依靠网站工作者通过各种渠道进行采集以实现网站内容维护的建设模式。这种模式下,网站工作者通常依托各种媒体收集信息并进行转载,也极少量撰写原创信息,各业务部门通常不会直接参与网站内容维护,导致很多网站维护工作己经超出网站工作者的能力范围,网站发布的信息权威性差。采集模式下,网站的在线办事服务资源只能依靠网站工作者收集,协调能力欠缺,整合工作难度大,导致网站公共服务难成体系,管理无法统一,服务内容单薄。

(2)报送模式

报送模式是指政府网站的信息和服务主要依靠部门报送供给,网站工作者负责进行信息录入及服务整合的建设模式。相比采集模式,报送模式下政府网站维护工作已经出现分工与合作,政府各部门己经参与到网站信息的维护工作中来,基本解决了网站内容供给问题。但由于信息化程度较低,政务信息并不能在“原产地”上网,通常依靠网站工作者扮演“二传手”在网站上发布信息,导致内容的时效性差。

(3)子网站模式

子网站模式是指各个部门建有独立维护的子网站,门户网站自动整合各个子网站内容,实现网站群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的建设模式。子网站模式是在报送模式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通过统一内容管理平台,使得各个部门拥有独立的信息发布和服务窗口,实现了各部门政务工作与网站管理的有机结合。各子网站依据分工,不断向纵深发展,同时,由于“聚合效应”使得门户网站内容逐渐丰富,从而形成网站建设的良性循环。对于信息起步较晚的农业部门,应充分借鉴子网站模式,利用“后发优势”统一规划和建设“网站群管理平台”,对各子网站加以整合,可以快速加强农业网站的在线办事能力。目前,子网站模式己经被很多高绩效的政府部门网站采用,并代表着未来政府网站发展的潮流与趋势。

三、农业网站群建设原则

(1)协同共建,资源共享

农业网站群应由中央级农业部门统筹规划,由各地区、各部门农业部门协同建设,共同保障农业网站建设,充分发挥农业主管部门和各职能部门的积极性以及各级农业部门的作用,促进我国农业网站体系建设信息资源共享与利用。

(2)及时准确,公开透明

信息发布方面,应依法及时发布与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有关的信息,确保信息权威、准确、全面,发挥政务信息公开透明的主渠道作用。

(3)强化服务,便民利民

应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整合信息资源和服务项目,努力为公众提供快捷、方便的网上服务。

(4)实用、好用、够用,体现亲和力

以“大多数用户”的需求为核心,重点整合实用性较强的服务内容,以安全、适用为主,网站设计是实现政府网站、政务信息公开、公共服务、公众参与三大功能定位的技术手段,农业网站的界面设计应以“良好的用户体验”为目标,界面风格以“简洁、庄重”为主流,所有的设计理念以“更好服务三农”为原则。

四、农业网站群建设总体规划

网站群是一个涉及单位多、覆盖业务面宽、规模大的信息化平台,完整地构建农业网站群建设管理平台是一项复杂、艰巨的工程。因此,要综合考虑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律、业务需求、信息化现状、技术发展和投资等各种因素,提出以互连互通为前提,以数据环境建设为核心,促进和支持业务梳理和优化,充分利用现有信息化基础,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实现系统的建设目标。

(1)建设思路

农业行业门户网站群建设思路是:在“农业行业门户网站群建设领导工作小组”的统一指挥和工作部署下,遵循“农业行业门户网站群建设与管理规范”的要求,对新建网站和原有网站进行新建、迁移或升级改造,形成农业行业统一门户网站群。建设思路如图:

 (2)标准和规范

建成后的农业行业门户网站群具有统一信息资源与栏目规划,统一网站群域名规划,统一页面风格和界面设计,统一内容管理技术平台和技术标准,统一系统运行和安全管理支撑环境,统一的网站群运维管理。网站群标准和规范是各应用系统整合的基础,网站群平台作为与各个业务系统集成的平台,必须提供接口标准,给其他业务系统提供对接依据。标准规范如图:

 

(3)总体架构

农业行业门户网站群总体架构如图:

农业行业门户网站群体系结构参照了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构架模型及要求,该体系为网站群建设提供灵活的信息基础和应用架构,并为未来门户的扩充建设奠定可扩展的、开放的基础结构。

如上图所示,农业行业门户网站群体系结构可分为:基础资源层、应用支撑层、应用层、表现层和用户访问层。

基础资源层

提供基础的网络运行环境和安全保障环境,建设门户系统数据库,实现对门户网站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的调度和存储。结构化数据包括门户信息内容数据库、门户用户数据库、词典库和索引库等。非结构化数据包括模板库、图片素材库、文章库、LDAP库以及其他格式的文件等,在数据接口上支持webservic“模块化组件”同时,数据服务还为其上层提供大量数据操作的应用编程接口API。

应用支撑层

应用支撑层通过农业电子政务应用支撑平台,提供对门户网站应用层强大的支持,实现数据采集、应用门户、检索引擎、统一用户管理、统一权限管理、作流引擎、邮件服务服务等功能,并通过API、WEBSERV工CE、JMS、URL、DBMS等接口服务支持外部资源对内容管理基础数据以及内容管理对外部数据资源的应用数据集成。

应用层

应用层是以业务集成及应用整合为核心的门户网站应用,是对网站业务及应用整合和信息处理的重要环节,包括应用门户功能、信息发布内容管理功能、统一消息服务功能、政务公开日录管理功能、个性化定制、统计分析、网站互动功能等。

表现层

通过统一用户管理以及门户内容管理系统的底层支持,建立面向企业、公众和内部协作人员外网门户,对于每一类型的门户用户,可支持个性化服务和单点登录。

用户访问层

外网门户使得访问者与内部交互方式实现多样化,在访问过程中,可以根据需求对传输进行SSL加密,通过HTTPS协议,将SSL附加在HTTP协议上,达到数据传输的加密功能。

(4)建设步骤

规范的建设过程可以保障网站群建设项日的顺利进行,经过多年网站群建设实施经验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网站群实施流程如图:

(5)功能构成

网站群的核心是内容管理、信息采编发构成如图4,建设内容涉及前台信息内容展示、数据交换、信息采编发及后台系统管理等,功能:

 网站群功能构成采用上图所示架构,通用数据访问层可以实现应用与数据库的无关性,使应用程序可以对接多种数据库系统,作流引擎用于支撑稿件审批流程、白定义表单、二次开发程序表单的流转,流程可以由用户白行配置,负责内容的多种形式、样式的展现,实现数据与表现的分离,使网站的建设、维护工作更加灵活,能全面控制整个系统的运行,协调所有业务模块之间的关系,通过多种接口实现与其他业务系统的数据交换和应用整合。

(6)体系结构

采用网站群技术搭建的网站群平台,可以方便的架构服务器机群,实现分布在全球的多个国家的网站服务器机群的管理,建立起基于硬件的服务器机群。通过服务器机群的支持,系统可以成百上千的支持超大访问量,实现高性能的集群负载均衡能力。对于单台服务器,也可以通过网站群技术,实现单台服务器的多个父子站点的管理功能和DNS解析功能,这样,可以实现企业集团、IDC、部委级政府等单位的中小站点的单服务器多站点的管理,实现了统一化的管理!最优的网络硬件资源配置和基于组织架构的权限管理体系,如图:

(7)接口

用户可以利用网站群提供的上次开发组件和开发工具对系统进行任意的功能扩展,只需将开发好的功能模块在网站群平台中注册,该功能模块就能无缝集成,如图:

5、农业网站群系统部署

系统部署方式直接影响到网站群的性能发挥,结合网站群对运行环境的需求,网站访问和后台管理者的访问特点,以及当前的软硬件情况,推荐如下部署方案,如图:


7、农业网站群安全策略

(1)应用安全设计

当前网络环境复杂,网站群必须得到全面的安全防护,农业网站群构成应涵盖如下安全策略。

1)基于角色的权限管理

系统中所有的功能都能进行细粒度划分,并灵活组合形成不同的角色,能够避免权限划分粒度过大导致的过度授权。

2)全面的系统日志

系统会记录当前登录用户的每一次操作,记录内容包括操作时间!工p地址!异常情况或其他事件,为以后的问题排查提供依据。

3)用户密码强度提示

系统可以检测每个网站管理员登录密码的强度,如果达不到预置强度,系统会提示当前登录的用户进行密码修改,直到符合密码强度为止。

4)非法字符过滤

系统可以自动过滤表单和URL中的非法字符,防止危险字符对系统造成的侵害。

5)web入侵检测组件

可以对SQL注入式攻击进行自动处理,可检测Web请求数据中是否包含SQL注入式攻击特征字符,如果发现非法请求立即停止当前会话,并把攻击者IP地址加入黑名单,防止后续攻击行为。能够对服务器外部连接情况监视,可以统计访问服务器的IP上共有多少个线程,或某个IP段的访问线程数,如果发现恶意访问行为,即可自动将此IP添加到黑名单中,防止因恶意访问导致服务器运行风险。

(2)安全管理制度建设

在加强网站安全设计的同时,应制定明确的安全保密管理制度,至少包括场地与设施安全管理、密钥和口令管理、存储介质管理、数据备份管理、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应急措施,建立安全管理机制,强化安全规章管理,加强敏感信息人员管理,对涉及安全敏感设备及信息的人员进行严格审查,在人员要调离时严格执行敏感信息人员管理条例,培养一支既熟悉机关业务又掌握计算机技术的高素质骨干队伍,并有计划地进行定期安全考核、评估和改进。

本文已被阅读 484 次

附件列表

您也可能感兴趣